close
丞相祠堂何處尋?錦官城外柏森森。
映階碧草自春色,隔葉黃鸝空好音。
三顧頻煩天下計,兩朝開濟老臣心。
出師未捷身先死,長使英雄淚滿襟。
映階碧草自春色,隔葉黃鸝空好音。
三顧頻煩天下計,兩朝開濟老臣心。
出師未捷身先死,長使英雄淚滿襟。
這是一首詠史詩,詩中充滿對諸葛亮敬仰、讚佩與惋惜之情。
以上說法稱作開門見山,既無聊卻又只能這麼寫......
前幾個禮拜的詩選課在上這一篇,
聽著老師口沫橫飛地說這首詩的平仄,韻腳,寫作背景......
「柏是仄聲......仄聲......仄聲.......」
「這個韻是十二侵......ㄣ韻.........壓ㄣ韻、韻腳有音........襟..............」
「來,請問杜甫想表達什麼?」
「柏樹象徵堅貞的氣質............氣質..........」
呃......其實我想表達的不是這個。
有同學說,杜甫一定是在閒暇時才有興致前來找尋丞相的祠堂,
否則,怎麼會注意到黃鸝的音、階梯上的春草呢?
我那時候雖然在打瞌睡,可是總覺得這樣解釋怪怪的,
照理說,這首詩的寫成季節確實在春天沒錯,
但春天不是應該百花爭妍,萬物活動的時候嗎?
怎麼可能杜甫只看到台階上的青草呢?
於是我回過頭來,重新讀了一次,
注意到了「隔葉黃鸝空好音」裡的那個「空」字,
這個空,其實是整首詩的心情關鍵,
這就是為什麼在眾多景物中,杜甫僅寫「映階碧草」的原因!
春天本是美景,但加上「自」、「空」二字之後,境界迥變,渲染出祠內荒涼冷落的印象,
既是寫景,也是了詩人主體心境的寫照。
這樣解釋,似乎好了許多,對吧!
全站熱搜